(一)
讲座主题
IP运营赋能上海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与策略优化
主讲人
肖洋
副教授,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出版、知识服务和新媒体。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数字出版十年研究(2000-201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图书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出版走出去的战略规划与实施路径研究”等项目,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30余篇,著有《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主讲内容
IP运营如同产业链的潜在孵化器,有效推进了传统出版产业调整和升级,衍生出迎合智能时代发展新风向的出版产品与服务,延伸IP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当前,国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IP产业链,其中以美国电影、英国图书和日本动漫最为典型。本报告在总结美国电影产业、英国图书产业和日本动漫产业IP资源运营经验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出版业IP资源转化影视、漫画、游戏、文创和知识付费产品的现实路径,以上海出版业IP运营实践为样本,凝练优化IP资源策略,努力找到适合出版业IP运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
10月22日 13:00-14:30
地点
yl23411永利集团212报告厅
(二)
讲座主题
阅读推广人实践:角色、挑战与制度支持
主讲人
王婷
讲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博士。 主讲课程《中国人文经典》、《大众文化研究》、全英文课程Frontiers of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研究兴趣包括大众文化、受众研究、阅读研究。
主讲内容
本研究聚焦数字化时代阅读推广人的角色、功能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强调其在全民阅读事业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阅读推广人不仅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更是文化价值的传播者、社会动员者与学习榜样。他们通过策划读书会、讲座、线上共读等活动,促进文化资本的流通与转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并引导个体通过阅读实现自我成长与社会参与。
研究指出,优秀的阅读推广人应具备三大核心素质:热情与奉献精神、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素质使其能够设计出兼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阅读活动。当前阅读推广组织主要包括政府/工会主导的正式组织和民间自发的读书会,两者在资金来源与持续性上差异明显。实践中,阅读推广活动呈现形式多样,但也面临三大困境:资金短缺、人员不足及数字化与传统模式的平衡。
为破解上述难题,研究提出优化路径:其一,从“个人”向“团队”建设转型,以增强推广活动的专业性与可持续性;其二,加大对优秀民间读书组织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并鼓励探索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其三,提升老年群体数字化技能,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的阅读推广;其四,实施分层施策,针对不同群体(儿童、青年、专业受众等)提供差异化内容;其五,建立激励机制,将阅读推广纳入文化建设考核,推动其制度化与规范化。
时间
10月22日 14:30-16:00
地点
yl23411永利集团212报告厅
(三)
讲座主题 实用主义与感知风险:来源国形象对美国用户接受中国互联网品牌的影响 主讲人 秦雪冰 yl23411永利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分别是《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广告产业发展研究》(2018)、《人工智能应用下的互联网广告监管研究》(2020)、《生成式智能广告产业生态的演进及优化研究》(2024),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Journal of Advertising》《SOCIAL MEDIA +society》《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广告产业的智能化研究》《基于创新的中国广告产业演化研究》等学术著作。 主讲内容 基于SOR模型和来源国形象、接受意愿、感知风险、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等理论与研究假设,构建了来源国形象影响中国互联网品牌接受意愿的理论模型,并以Temu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来源国总体形象与美国用户对中国互联网品牌的接受意愿不相关,来源国产品形象与之正相关;认知价值与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情感价值中介作用不显著;感知风险显著地削弱美国用户对中国互联网品牌的接受意愿;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提升美国用户的接受意愿,然而,在引入感知风险后,来源国产品形象通过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和感知风险的链式中介路径对美国用户的接受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用户的实用主义倾向是中国互联网品牌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全球价值链博弈中,感知风险使中国互联网品牌仍面临困境。 时间 10月22日 13:50 地点 闵二教109教室